這是之前班上孩子發生行為偏差時

與家長談論之後的感覺......




媽媽給這小孩星期一到六都在補習,最快回到家裡的時間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更別提還要捕到晚上九點多的時候了,那學校作業呢?當然要做阿,所以就拖到十一二點了,這樣隔天的她,都在恍神。

雖然媽媽說在他寫作業的時候都會在旁邊看著,但,我相信這樣的親子時間和互動應該是不足的,如果可以多多聽取孩子們的想法,和他們聊著學校發生的事情而不是一昧的沒經過孩子抉擇就送去才藝班、補習班,真的覺得她壓力好大,也好辛苦。


於是老師印了一篇文章要給孩子的家長看

擷取大意如下:


學習動機及學習歷程比學習結果重要

一個人要學三樣好,就叫三心兩意,一個人要多才多藝、四項全能就叫做分明找死。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會,如果什麼都會就不叫「專家」。

成績好的孩子大多沒有自信,成績差的孩子大多數很自卑。

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能力

志氣要高、勇氣要足、骨氣要硬,我想這是一個孩子應該要俱備的

未來徵才要的是會工作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位置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套不同的智慧結構

我們要教孩子:這一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條路,不要因一時的跌倒而失志,人生是可以轉個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是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孩子專心的時間會因興趣而有變化,例如對數學有興趣的孩子,他的專心時間就會加長。若孩子常常忘東忘西並不表示他不夠聰明,因為在十歲以前的孩子腦袋裡頭只能專心做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想別的方法加強孩子對事情的專注,使他不容易忘記。例如:下雨天時,我們可以將雨傘掛在電梯門口,提醒孩子不要忘記帶雨傘。

人生有四個要件,而這四個要件是做教育的準備:健康、快樂、時間、美好生活,若再加上一點金錢,就叫做富有的人。

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就不會對孩子亂發脾氣,也就能夠有耐心聽聽孩子說的話,相對的親子關係就會更融洽,家庭氣氛會更和諧。



文章來源(Article From): http://blog.webs-tv.net/conan72/article/45147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an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