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某國小六年級學童被老師抓到考試作弊,老師要求作弊的小朋友寫悔過書,小朋友的悔過書中振振有辭,埋怨都是大人對拿高分的過度期待所造成,考試成績不過是要敷衍大人的虛榮心。


成績好壓力大 喘不過氣

小傑(化名)和阿德(化名)都是班上成績不錯的學生,這次和其他三位學生一起被老師抓到作弊,老師也感到訝異,除了慎重告誡之外,並要求他們以「考試的意義」為文,各交一篇悔過書。

小傑寫道,「考試對很多人來說,是挑戰、是測驗,甚至是遊戲,但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和痛苦的事」,「因為媽媽的要求過度嚴格,壓力大得讓我喘不過氣」,「考試的成績不過是要敷衍媽媽的虛榮心和心靈上的快樂罷了」。

自覺為媽媽考試很可笑

小傑寫道,被罰寫「考試的意義」一文,他認真思考了很久,「認為自己考試的意義竟然為媽媽而存在的,所以自覺很可笑,每次有親戚問起我的功課好不好,媽媽就迫不及待的說長道短,讓我覺得自己是個供媽媽拿來向別人炫耀的人」。

阿德則寫道,「現在的家長都認為考試的定義在分數好不好看,老實說,爸媽給我們許多壓力,考試的分數好看,他們就會歡喜,相對的,不好看就會生氣,甚至會打會罵我們,老師雖然說分數不重要,但誰會在乎呢?」

被奇怪力量推著去作弊

他承認,「作弊雖然是很難堪、很丟臉的事,但當我們有了作弊的心態,就會有一股很奇怪的東西或是力量,推著你往作弊的路,只要分數很好,那就太棒了!」「不管良心會不會不安,作弊是一種逃避壓力的解決方法」。


學者籲家長 打破滿分的迷思

〔記 者翁聿煌/基隆報導〕對於某國小學生埋怨係因大人過度期待導致作弊一 事,基隆市暖西國小校長林奇佐認為,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誤解考試的意義,考試的目的是在評量和診斷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成效,並非定生死的總結性評量, 希望大家打破「一百分的迷思」,帶給孩子正確的學習觀念。

分數不等於學習目標

林奇佐說,現今考試和分數已被家長簡化成唯一的學習目標,他為打破一百分的迷思,有時會把滿分設定為一百五十分或兩百分,讓學生了解,分數是幫助大家知道自己學到多少、不足多少,而非一味追求「達到」目標,所以學生才想用作弊、抄襲達到目的。

中正國小校長陳立國說,從這兩篇悔過書看到學生真誠地表達內心感受,現在的「直升機父母」,因為對子女的期望很高,老是盤旋在子女上空,給予高度關注,讓子女覺得考試是為了給大人一個交代,已扭曲了學習的原意,失去追求知識的樂趣。

應鼓勵發展多元能力

他說在歐美國家,家長重視學生會什麼,然後加強他的優勢,變成他的專長,但在台灣,小孩不會什麼,家長就拚命要求他補足缺點,他希望家長鼓勵小孩發展多元能力,像王建民打棒球一樣是台灣英雄。

基隆市家長關懷協會理事長謝國清說,他所接觸的家長幾乎都給孩子很大的壓力,考不好就送補習班,卻不願意多花時間陪子女,了解他們有什麼學習困難,才會讓子女覺得是在為家長念書和考試。

(轉摘自自由時報電子報96/04/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an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