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才能做志工    文:吳若權 

沒有私人目的的奉獻,才是真正的服務。
求名、求利、求心靈慰藉、
求死後能夠上天堂……
這些都是私心,不是真正的奉獻。

沒有私人目的的奉獻,才是真正的服務。求名、求利、求心靈慰藉、求死後能夠上天堂……這些都是私心,不是真正的奉獻。

好幾次聽見很多志工團體的負責人感慨地說:
「愈來愈多人想來當志工,
但是都抱著很強的目的性而來。」

我向他們請教:
「這些想來當志工的人,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嗎?」
他們舉證歷歷,讓我聽了還真是哭笑不得。
立群是一位國中生,來當志工的目的是,
希望能在他學校發的服務手冊上蓋章。
只要蓋滿手冊上的格子,這學期就可以交差了。

志工團體的主管,姑念他沒有惡意,
雖然他加入志工團體並沒有幫上什麼大忙,
但是基於一份鼓勵別人做善事的心意,
主管還是勉為其難地幫立群蓋章。
類似的需求愈來愈多,暑假期間更是人數擠爆。
尤其是高中學生的父母,比子女更積極。

因為暑期當志工的資歷,
有助於高中畢業生將來參加大學推甄時,
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機會。
所以這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
都會爭先恐後地幫孩子報名當志工,
即使子女意願不高,也會被強迫過來服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參加志工團體,
通常都因為私人的目的性太強,
而忽略了該好好學習的態度,以及該有的實質貢獻,
以致學得不夠紮實,對服務的流程及要領不熟悉,
所以主管也不敢託付太重要的工作,

開始令人難過的惡性循環——
青少年覺得服務性質的工作很無聊,
而主管也沒有辦法讓他去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如果動機不對,
把「成就自己」和「服務別人」的目的或順序搞錯,
就會失去做志工的真正意義。

不只青少年當志工有這樣的尷尬情形,
大人來加入志工團體,也會因為本末倒置,而效果不彰。
另一位志工團體主管提供的個案,讓我大開眼界。
林太太是個全職家庭主婦,因為生活太無聊,
覺得當志工可以打發時間。聽起來這個動機,
雖不是很崇高,但也還算好。

不過,她真的只是來打發時間而已,
絲毫沒有服務熱忱,動作慢吞吞,還不肯接受勸導,
我行我素,沒有真正幫上忙就算了,
還把整個團體的士氣弄得很差。

經過深入訪談才發現,
她是被先生氣得半死,才來當志工。
原因是半年前,她發現丈夫有外遇,
在家鬧了幾個月,丈夫才承諾要了斷外面的關係。
但是,談判中丈夫嫌她每天在家無所事事,
希望她能有點長進。

追求個人成長的方式有很多種,閱讀、進修、學語文……
但是,林太太說:「這些都要花錢,還是當志工比較省錢。」
這個當志工的理由,夠令人瞠目結舌了吧。
自願當志工,最基本、也最單純的動機,
就是要奉獻一己的力量,服務別人,
儘管過程中一定會有所成長,也會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就感,
但卻不能本末倒置,
把「肯定自我」的動機放在「幫助別人」的目的前面。

一位資深志工說得很好:
「沒有私人目的的奉獻,才是真正的服務。」
求名、求利、求心靈慰藉、求死後能夠上天堂……
這些都是私心,不是真正的奉獻。

放下這些個人的需索,全心全意為別人付出,
才能體驗志工真正的快樂

因為,付出的快樂並非來自對方的感恩
而是在給予的當下感受內在的願意

彷彿透過這面鏡子,再一次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還擁有這麼多可以放下的東西。

從事志工服務,也是一個自省的機會。
表面上是對別人付出;其實是向內探索自己。
願意付出愈多;對自己的了解就愈深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an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