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黃淑華(台北中和)】

每天晚上,我都會陪女兒入睡,和她一起躺在床上時,我們都會先說說話、唱唱歌,或者由我說故事給她聽。

幾天前,我依照慣例,躺在她身旁,陪她唱著某一首兒歌。當她獨自再唱一遍給我聽時,我發現第一句歌詞唱錯了,我開始糾正她,並要她唱出正確的歌詞,但她老是唱錯,我按捺住脾氣,要她一次又一次地唱出正確的版本,結果她變得不敢開口,音量從原本的歡愉大聲,到猶豫不決的小聲,最後,她索性放聲大哭,不願意再唱了。

當她嚎啕大哭時,我嚇了一跳,這才驚覺,我做錯了。

唱歌本來是一件很單純又快樂的事情,對於一個剛滿兩足歲的小小孩而言,歌詞的含意她根本不懂,也不需要懂,她只要隨性的唱歌,就會得到很大的滿足與快樂,即使唱錯了又怎麼樣呢?平時,我不也是將許多兒歌改成屬於她的兒歌嗎?為什麼我會在那一刻,這麼堅持她一定要唱對歌詞呢?我的堅持卻造成她的陰影,導致她到今日唱這首歌時,仍然畏懼地用雙瞳注視著我。

因為這件事,我對於教育女兒的態度有了新的思考,我不再將自認為是對的想法,或者自以為是對她好的觀念,強迫她全部接收,我學會了先「停看聽」,不再急切的要她達成我的要求,並站在她的立場去思考事情,希望她在充滿包容與愛的親情中,快樂地成長。 
【2008/03/02 聯合報】

或許當事情發生時
停看聽也是一種處理事情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an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